首页 > 文化 > 国内文化快讯
新华日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012-08-07 05:55
 

    文化不仅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还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坚持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之路。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必将指导和鼓舞江苏人民奋力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走文化自觉之路。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文化建设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文化自觉不只是内在意识上的自觉醒悟,更应当是实际行动上的责任担当。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激发亿万人民群众内在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使每个人都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建设者、传承者、创造者。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觉担负起引领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责任担当,表现出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

       走文化自信之路。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在当前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民间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等各种文化形态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要求我们更加理性、科学地看待自身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强调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扬弃、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守和创新、对外国文化的包容和借鉴。对中华文化传承充满自信,要深刻认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充满自信,要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对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充满自信,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始终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立场,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要求,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走文化自强之路。文化自强是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作为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建立在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基础上,通过全面推进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建设,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活力创造力、强大吸引力影响力、强大实力竞争力。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取决于文化传播力,文化创造力、传播力是体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领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创造力。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是文化自强的根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理论、文艺具有认识客观世界、提高精神境界、培育高尚灵魂的重要功能,从来就是一个需要极大地发挥个人创造性的领域。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文化的凝聚力在于其传播力。新闻、出版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主阵地、文化传播的主渠道,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原则,不断增强出版传媒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